2023-10-20 06:22:02 | 招生网
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1922年。
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大学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大学是在上海。
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大学是公办。
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大学是本科。
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大学是211,非985。
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
上海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上海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
上海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招生网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院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院校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盘锦校区,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4479人,其中专任教师2992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984人,副高级职称129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9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76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234人,硕士生导师2504人。
学校现有学生总数49287人,其中本科生总人数25692人(普通本科生25524人,第二学士学位168人)。研究生总人数2359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436人(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475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51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166人),硕士研究生18159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7309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7949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901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构建“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科”的一流学科格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主校区设有21个独立建制的学部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远程)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20个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等5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81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26个,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张大煜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王大珩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钱令希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国家英才计划高校培养基地。建有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学校之一,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之一,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学校的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化学化工、装备制造、运载、建设工程、信息科学,以及管理、数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1”学科集群。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在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分获A和A-。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有34个学科上榜,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排行榜有31个学科上榜,4个A+学科和24个A类学科。有12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在软科世界一流、USNews等学科排名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位列国际第4位,仪器科学位列国际第12位,化学工程位列国际第14位,土木工程位列国际第15位,机械工程位列国际第22位,电子与电气工程位列国际第34位,人工智能位列国际第36位。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首批); 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应用数学中心,3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6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8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47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2项、优秀奖12项。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1.6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现有实体馆藏累计374万余册(件),累计订购96个平台268个数据库,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81万册、电子期刊5.1万余种。学校现有运动场馆面积15.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三校区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校园一卡通通过“卡、码、脸”多种方式实现身份认证与消费并融入全国公共交通应用功能,“大工e站”为全校师生提供智能化自助服务,校园进出综合管控平台已实现人员及车辆精准管控,超算中心为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由信息化基础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业务系统构成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
学校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深化国际化办学新格局。积极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后疫情时代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新模式。目前,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9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起中国卓越大学联盟-日本国立六大学联盟以及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19个国际大学联盟。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校有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各类4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近五年来每年派学生线上线下参加海外长短期交流学习项目1500余人次;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年均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近600人来校工作访学;2022年以来学校有国际学生1656人,其中学历留学生占比60.5%。
面向未来,学校将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发扬大工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践行“四个服务”历史使命,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努力推动学校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上海大学院校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建校时期,青云发轫。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悉心关怀,于右任、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任弼时、张太雷、恽代英、邵力子、陈望道、田汉等贤达汇聚上大。学校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彼时享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时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时期的上大”的盛誉。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践行“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成就瞩目,英才济济。杨尚昆、王稼祥、秦邦宪、关向应、李硕勋、王步文、刘华、何秉彝、杨之华、张琴秋、钟复光、丁玲、戴望舒、谭其骧、王一知等都从这里走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为国捐躯的烈士,有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有一流的学者、作家、剧作家、诗人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普及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奠基时期,育才造士。新中国建立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工业大学先后成立。三校艰苦创业,周仁、严东生、谢希德、李华、张敬人等勇挑重担,为把上海建成“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服务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和工业技术人才。
再造时期,弦歌不辍。198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市美术学校等六所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要求继承早期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孟宪勤、王生洪先后任书记、校长。早期上海大学校友杨尚昆、周建人、俞平伯、阳翰笙、匡亚明、施蛰存等纷纷题词来电,祝贺母校“复校”“重光”。
复兴时期,跨越发展。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院士担任校长,吴程里任书记。钱伟长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学校植根上海,发挥综合优势,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迈入研究型大学行列。
赶超时期,争创一流。学校以列入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为契机,践行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追卓越、创一流,努力在世界大学行列中书写鲜明印记,在践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显上大特质。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前300,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1922-1924年 上海大学青云路校舍
1924-1925年 上海大学西摩路校舍
1994年5月27日 校长钱伟长与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菊为新上海大学揭牌
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现设有32个学院。设有98个本科专业,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2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共建),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中国社科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个国家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1个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学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84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学校现有研究生18964人,全日制本科生19806人(含预科生62人),成人教育学生20070人。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高校之一。钱伟长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大学在2009年、2016年先后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又入选全国100篇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并获批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基地。近年QS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保持大陆高校前20位。我校2022年毕业生共计9859名(含定向就业研究生604名),疫情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稳中有升,其中本科毕业生境内外深造比例超过四成。学校始终重视就业价值引导,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上海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初步形成了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已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82人,其中正高级814人、副高级1119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双聘院士15人,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海外院士12人;国家级中青年领军人才9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6人,艺术类人才10人,省部级中青年领军人才219人,省部级青年人才192人。
上海大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学科全球1‰。7人入选2022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994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4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87项(其中一等奖40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9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47项。202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项(含重大攻关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8项。
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目前,学校已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1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2837人,来自于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学历生2229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读者座位数5897个;馆藏图书近431.1万册;订购纸质报刊1482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66种,含电子刊近5.3万种,电子书907.4万余种。
学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贯通校区间“环状”互联光缆,启用学科智能计算服务共享平台(二期),推进基于IPv6的校园物联网、四中心融合、5G校园建设及AI+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开展核心业务大系统建设、数据治理、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实施工作并持续完善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上海大学一贯重视党的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11月,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4月,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11月,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上海大学全国文明校园复查合格,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4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11月,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溯园(上海大学博物馆)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5月,钱伟长图书馆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3年3月,钱伟长图书馆获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学校于2007年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201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嘉定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黄浦区人民政府,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嘉兴市人民政府、嘉善县人民政府,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泰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物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1999年9月12日 举行新校区启用暨开学典礼
上海大学校园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一体”、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
如今的上海大学,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整体办学条件,在全国高校中都已位于前列。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大学的贯彻之年、统筹之年、奋进之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聚焦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强化系统思维,激扬奋斗姿态,将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不断追卓越、创一流,以奋进之笔书写学校新百年的新篇章,朝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1909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海事大学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海事大学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海事大学是公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海事大学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海事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大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商学院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商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1950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商学院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商学院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商学院是公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商学院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商学院是非211非985。二、大连理工大学和上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1951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电力大学隶属关系是上海市。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电力大学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电力大学是公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电力大学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电力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大连理工大学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2013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科技大学隶属关系是上海市中国科学院。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科技大学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科技大学是公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科技大学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科技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大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2011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纽约大学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委。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纽约大学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纽约大学是。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纽约大学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纽约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大连理工大学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安学院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公安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1949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公安学院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公安学院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公安学院是公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公安学院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公安学院是非211非985。二、大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立达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2003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立达学院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委。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立达学院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立达学院是民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立达学院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立达学院是非211非985。二、大连理工
一、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兴伟学院哪个好1、大连理工大学和上海兴伟学院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9年和2001年。2、大连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上海兴伟学院隶属关系是上海市教委。3、大连理工大学是在辽宁,上海兴伟学院是在上海。4、大连理工大学是公办,上海兴伟学院是民办。5、大连理工大学是本科,上海兴伟学院是本科。6、大连理工大学是211,985,上海兴伟学院是非211非985。二、大连理工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