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8 05:37:26 | 招生网
1、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管试验班)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2、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4、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商业数据分析方向、贸易经济)(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商业数据分析方向、贸易经济)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5、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6、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人文科学试验班(包含专业:哲学、宗教学、伦理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艺术管理)(艺术管理专业选择遵循学生意愿,不设人数限制)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7、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8、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国际政治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9、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包含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0、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统计学类(包含专业: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
11、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12、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13、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金融学类(包含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信用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
14、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5、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管试验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16、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实验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17、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18、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社会科学试验班(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与应用经济学院联合建设)(应用经济与农村发展管理双主学位项目)(包含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19、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人工智能(拔尖班)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21、中国人民大学在山西的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商业数据分析方向贸易经济)(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商业数据分析方向贸易经济)专业招生人数为1人;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人民大学学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现任党委书记为张东刚、校长为林尚立。
一、历史沿革和领导关怀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陕北公学时期,毛泽东同志非常关心学校办学工作,先后十次来校发表演讲,他曾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出席学校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新中国办起来的第一个新型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这是“新中国的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学校迅速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以培养马列主义理论人才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来校考察指导工作,强调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学校“创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胡锦涛同志于2008年、2010年视察学校,勉励学校弘扬光荣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努力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招生网
习近平同志曾于2005年、2006年、2009年、2012、2022年先后五次到学校出席活动、视察工作。进入新时代,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学校建校80周年,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明确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并殷切希望学校“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学校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勉励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二、办学特色和优势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创办新型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典范和缩影,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以“独树一帜的人文社会科学”为学科整体建设目标,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1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在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获评A类学科的总数共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政治学、哲学获评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价中,学校14个一流学科表现优异,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理工学科按照“卓越的基础学科”定位不断优化布局并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学校创新交叉学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历来人才荟萃、名家云集。全国高等教育领域仅有的两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均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校有19人担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7人入选新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共有128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50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7人入选国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70人,其中教授784人,副教授762人。
三、社会贡献和影响
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学校共培养了37余万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博士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东方风来满眼春》均出自人大人之手。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在学学生2864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768人、硕士生11837人、博士生5044人。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新中国的经济学、法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诸多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立并走向全国。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校主持构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经济学学科建设共同体”、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等平台,开设了全球首个“管理学三学士国际项目”。截至2023年1月,学校同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6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与了8所海外孔子学院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致力于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成为国家重要智库。学校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参与了新中国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所有重要法律,以及历次财税体制改革等国家重要方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经中央批准,学校设立了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和全国首家党史党建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成为首批试点建设的国家高端智库,2019年在首次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成为唯一一家进入第一档次的高校智库;重阳金融研究院和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当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精神信念,弘扬“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精神品格,紧扣“六面旗帜”,围绕“八项工作”,全面实施“新路建设十大工程”,举旗帜、当旗手、做先锋,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加快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2023中国民航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民航大学在山西的工商管理类(航空运输管理)(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与金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2、中国民航大学在山西的英语(民航外语)(外语语种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3、中国民航大学在山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4、中国民航大学在山西的翻译(外语语种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5、中国民航大
一、202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山西的消防工程(属于非公安专业,自主就业,具体标准详见院校招生章程)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山西的消防指挥(属于非公安专业,自主就业,具体标准详见院校招生章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3、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山西的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4、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山西的电子信息工程(属于非公安专业
一、2023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标准化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2、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3、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招生人数为8人;4、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自动化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5、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6、中国计量大学在山西的电
一、2023中央民族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央民族大学在山西的法学类(丰台校区)(包含专业:法学、法学)(涉外法治)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2、中央民族大学在山西的汉语言文学(丰台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3、中央民族大学在山西的汉语国际教育(丰台校区)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4、中央民族大学在山西的公共管理类(丰台校区)(包含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5、中央民族
一、2023中南民族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南民族大学在山西的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2、中南民族大学在山西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3、中南民族大学在山西的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4、中南民族大学在山西的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5、中南民族大
一、2023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2、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3、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4、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5、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德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6、中国矿业大学在山西的机械类(包含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
一、202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的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2、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的英语(外语语种英语)(需口试)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的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4、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5、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山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6、中国
一、2023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朝鲜语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2、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法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3、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日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4、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德语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5、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6、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7、中国海洋大学在山西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