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09:01:56 | 招生网
1、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0年和1946年。
2、北京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西华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四川省教育厅。
3、北京理工大学是在北京,西华师范大学是在四川。
4、北京理工大学是公办,西华师范大学是公办。
5、北京理工大学是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是本科。
6、北京理工大学是211,985,西华师范大学是非211非985。
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招生网
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理工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
西华师范大学2023年录取分数线
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
西华师范大学2021年录取分数线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北京理工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院校简介的相关内容。
北京理工大学院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线电专家、经济专家李强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2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在北京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双核”校区已建总建筑面积185.23万平方米。设有21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设有28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
建校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坚持德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勇于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发展路”。“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在30余万名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6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时代先锋和治国栋梁。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勇担强国建设新使命,持续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精心培育一流人才,赤诚创造一流贡献,奋力建设一流大学,不断凝聚师生奋进力量,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办学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立德树人,红色基因浸育一流英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三全育人”,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寰宇+”(“SPACE+X”)计划,全力构建智慧教育视域下全人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建设未来精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批判性、颠覆性和创新性思维的领军领导拔尖人才。大学生足球队加冕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十一冠王”。学校整体生源质量位居全国“双一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校第一梯队。
优化育人资源多维提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7个,实现全面一流,其中国家一流专业48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6个。发起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9门,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1人,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189篇。
双创教育实践树立标杆。北理工学子在国内外创新创业赛事中连续夺冠夺杯,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两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捧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两夺阿布扎比国际机器人挑战赛冠军。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牵头建设单位。矢志创新,科技立功诠释报国担当
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校坚持“锚定战略、前瞻布局、强化特色、创新超越”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针,持续实施“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在高能物质、科学探测、无人智能、跨域机动等战略性核心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特种材料等基础性前沿方向具有明显优势,科研成果量质齐增,科技创新屡屡取得新突破。
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北斗组网、火星探测、新一代人工智能、碳中和、社会治理、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全面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能力发展建设;打造了“中国复眼”等一批“国之重器”,承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1个,牵头建设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安全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
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学校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50亿元以上,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稳居国内前列,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连续三年一等奖“不断线”;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6个典型案例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厚植沃土,队伍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以新机制创一流人才高地。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营造“引得来、立得稳、留得住、长得好”的良好人才生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与国际接轨并具有学校特色的“预长专”教师聘用新模式,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和智慧资源,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了以“师承效应”“头雁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为代表的人才培引新模式,有效推动以校引人、以业育人、以人聚人,人才队伍质量显著提升。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凸显。学校实施“‘三个五’人才工程”,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600余人,汇聚了近40名两院院士、450余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近年来,连续三届院士增选“不断线”,三位高水平外籍教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已形成群贤毕至、班行秀出、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优势。特色鲜明,学科发展绽放勃勃生机
学科建设释放新活力。学校坚持“四个面向”,遵循“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建设方针,统筹兼顾“学术追求”与“行业引领”,持续弘扬学科发展特色,逐步形成优势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应用与基础、综合与交叉相促进的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
学科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学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4个工程博士类别。物理学新增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珠峰高峰学科为主干,建设“6+7+2”特色学科群,加快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互促,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1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多元共赢,对外合作开创崭新格局
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坚持与全球伙伴共融共赢,广泛深入联结世界,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与6大洲77个国家和地区的382所高校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100余所合作院校设立各类学生交流项目。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共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国际创新组织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领导人才。打造“留学北理”品牌,国际学生规模超过2700人,生源国覆盖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
产学研合作实现全面跃升。学校以优势学科对接社会优质资源,整合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校地合作机构持续产出一流成果,建设了重庆创新中心、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等一批综合性校地合作创新平台。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保持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绿色高质、追求卓越的宜学宜教生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截至2023年4月)
西华师范大学院校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市。学校创建于1946年,秉承“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办学理念和“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校训精神,发扬“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服务宗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建设,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大学,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才的好去处”。
学校始终坚持立教报国、育才造士,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和地方建设服务;始终坚持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矢志不渝为基层教育和基础教育服务;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始终坚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争创一流,矢志不渝擘画和推进强校事业。学校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办学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首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是四川省确定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四川省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在职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是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教育研发应用中心共建单位,是全省被授牌“四川省优秀大学生选调基地”的首个省属高校,是首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校中的唯一省属高校。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发轫于抗战初期内迁至四川省三台县办学的国立东北大学。1946年,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川北有识之士倡议及川北三十六县十盐场支持下,于三台原校址创建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与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先生创立的西山书院共同组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迁至南充市,与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组建公立川北大学。1952年学校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等高校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一分为二,部分迁往成都,留在南充的部分更名为南充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南充师范学院,1964年历史系又从成都整体迁回南充,1989年恢复“四川师范学院”校名,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现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入围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0强,位居中国内地上榜高校第148—163位次区间。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学科入围US 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榜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生态学、天文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史、数学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和“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个,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南充市重点实验室7个;拥有省级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4个,四川新型智库2个。建有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中心西南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熊猫主食竹保育示范基地;建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3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等其他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四川省生态文明普及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川北历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川东北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川东北航空模型科普教育基地、川东北机器人科普基地等科普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
师资力量雄厚,时代英才辈出。著名墨学专家伍非百,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郑临川、周虚白、傅平骧,史学专家吴景贤、赵吕甫、龙显昭,哲学专家李耀仙,遗传学专家汤泽生,国际公认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胡锦矗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0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900余人。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称号130人次;获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
教学成果丰硕,育人质量过硬。学校有82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共35000余人。学校先后承担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项目400余项、省级850余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部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新文科”人才培养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0余项;22篇研究生教学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0余万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范特色鲜明,师培体系完善。学校开办21个师范专业,其中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加强与基础教育的交流合作,在省内外建立200余个教育实习基地;与基础教育学校联合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小学教育联盟,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等14所省名优小学共建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巴中、德阳、南充市顺庆区和营山县等地组建附属中学。先后组织实施国培、省培、“一村一幼”“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等各级各类师资培训300余项,培训中小学教师10万余人次。学校实施项目联合申报计划,近五年校内省级重点哲社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科研课题立项478项;与中小学合作申报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9门;合作编写出版教材12部,积极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
科研实力雄厚,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27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14篇,SSCI收录论文32篇,CSSCI、CSCD来源期刊论文867篇;出版学术专著277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奖、科技成果转化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1项,实用新型专利161项。建有四川省组织修复材料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朱德研究中心、生态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教育研究院、中华档案文献研究院等科技转化与社会服务科研机构。“十三五”以来,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14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2项),省部级项目419项;承接包括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成兰铁路、兰渝铁路等生态环境评估项目在内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等相关项目。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大熊猫生态与文化建设促进会,卧龙、蜂桶寨、唐家河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署合作协议,多次牵头承担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全国调查研究项目。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搭建技术研发平台;与地方政府就基层治理、川陕苏区党史研究与宣传、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地方立法、共建附属医院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共建教育研发应用中心,投资建设50BiN中国节点望远镜(全国唯一高校),建立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科研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学校领衔发现的“CWNU星团表”成为国际上首次以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名字命名编号大样本的天体星表。
交流合作广泛,对外开放深入。学校先后与南充、德阳、泸州、遂宁、巴中、徐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地方政府及部门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与日本千叶大学(Chiba University)、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 of Sunderland)、马来西亚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学术交流、互派访学、学生联培等项目,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办学条件完备,环境优美宜人。现有行署、华凤、临江(在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是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纸质图书300余万册,其中,珍藏古籍5600余种、74000余册;电子图书4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5个。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新征程上,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治蜀兴川生动实践,大力实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359”战略,为加快建成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强大教育力量。
一、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北理工大学哪个好1、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北理工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02年和1895年。2、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华北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3、北京师范大学是在北京,华北理工大学是在河北。4、北京师范大学是公办,华北理工大学是公办。5、北京师范大学是本科,华北理工大学是本科。6、北京师范大学是211,985,华北理工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北京师范大学和
一、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哪个好1、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0年和1951年。2、北京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华东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3、北京理工大学是在北京,华东师范大学是在上海。4、北京理工大学是公办,华东师范大学是公办。5、北京理工大学是本科,华东师范大学是本科。6、北京理工大学是211,985,华东师范大学是211,985。二、北京理
一、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哪个好1、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0年和1903年。2、北京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华中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3、北京理工大学是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是在湖北。4、北京理工大学是公办,华中师范大学是公办。5、北京理工大学是本科,华中师范大学是本科。6、北京理工大学是211,985,华中师范大学是211,非985。二、北京
一、北京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哪个好1、北京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40年和1933年。2、北京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华南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广东省教育厅。3、北京理工大学是在北京,华南师范大学是在广东。4、北京理工大学是公办,华南师范大学是公办。5、北京理工大学是本科,华南师范大学是本科。6、北京理工大学是211,985,华南师范大学是211,非985。二
一、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哪个好1、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02年和1952年。2、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华南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3、北京师范大学是在北京,华南理工大学是在广东。4、北京师范大学是公办,华南理工大学是公办。5、北京师范大学是本科,华南理工大学是本科。6、北京师范大学是211,985,华南理工大学是211,985。二、北京师范大学和
一、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哪个好1、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02年和1952年。2、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华东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3、北京师范大学是在北京,华东理工大学是在上海。4、北京师范大学是公办,华东理工大学是公办。5、北京师范大学是本科,华东理工大学是本科。6、北京师范大学是211,985,华东理工大学是211,非985。二、北京师范大学
一、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哪个好1、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02年和1956年。2、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东华理工大学隶属关系是江西省教育厅。3、北京师范大学是在北京,东华理工大学是在江西。4、北京师范大学是公办,东华理工大学是公办。5、北京师范大学是本科,东华理工大学是本科。6、北京师范大学是211,985,东华理工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北京师
一、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哪个好1、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各自创办时间对比,分别为1902年和1946年。2、北京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教育部,西华师范大学隶属关系是四川省教育厅。3、北京师范大学是在北京,西华师范大学是在四川。4、北京师范大学是公办,西华师范大学是公办。5、北京师范大学是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是本科。6、北京师范大学是211,985,西华师范大学是非211非985。二、北京师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