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21:40:14 | 招生网
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前身是1933年创立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35年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后历经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广东省文理学院等发展时期。1951年10月,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广东省文理学院,设立华南师范学院。1952年,南方大学俄语系、私立岭南大学教育系、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国立广西大学教育系、湖南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修科、国立南昌大学师范部地理专修科和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及系科并入。1970年,学校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1977年复名为华南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下设32个二级学院,拥有91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工业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字经济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6日,学校有专任教师2577人,其中副高635人,正高674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 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19个):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英语语言教育(师范)、体育教育、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物理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二级学科:植物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学、世界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乐学、美术教育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4月,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金融学本科毕业生升研率和被世界一流大学硕士录取率屡创新高。成立国际联合学院,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签署四方协议共同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入LHCb、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4个省部级高端智库平台。“一带一路”学术交流机制常态化,连续举办四届东南亚论坛,“东南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与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院合作申报的澜沧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获批通过。在柬埔寨、缅甸和印尼设立了3个海外研究基地。马来西亚研究生教学点完成招生并正式开学。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2所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其教学点总数达32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拥有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海外移民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有1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3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华南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计416万册(件),电子图书1000多万册,电子期刊将近4万种,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文献和古籍文献为特色,覆盖全学科的完整馆藏体系。图书馆线装古籍约14万册,善本古籍6000册,地方志1600种,在广东省高校位居前列。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吗的相关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南师大”,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前身是1933年创立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35年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后历经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广东省文理学院等发展时期。1951年10月,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广东省文理学院,设立华南师范学院。1952年,南方大学俄语系、私立岭南大学教育系、国立海南师范学院、国立广西大学教育系、湖南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修科、国立南昌大学师范部地理专修科和海南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及系科并入。1970年,学校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1977年复名为华南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5月,学校下设32个二级学院,拥有91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工业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数字经济专业、金融科技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5月6日,学校有专任教师2577人,其中副高635人,正高674人,博硕生导师1227人,有博硕士学位2287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5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名。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 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19个):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英语语言教育(师范)、体育教育、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3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6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9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物理学 招生网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二级学科:植物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学、世界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乐学、美术教育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4月,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金融学本科毕业生升研率和被世界一流大学硕士录取率屡创新高。成立国际联合学院,与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签署四方协议共同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入LHCb、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4个省部级高端智库平台。“一带一路”学术交流机制常态化,连续举办四届东南亚论坛,“东南亚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先后获批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与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院合作申报的澜沧湄公河合作专项基金获批通过。在柬埔寨、缅甸和印尼设立了3个海外研究基地。马来西亚研究生教学点完成招生并正式开学。在海外建立了3所孔子学院,其中2所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其教学点总数达32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拥有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光信息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海外移民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备案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有1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30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华南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均设在学校。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计416万册(件),电子图书1000多万册,电子期刊将近4万种,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文献和古籍文献为特色,覆盖全学科的完整馆藏体系。图书馆线装古籍约14万册,善本古籍6000册,地方志1600种,在广东省高校位居前列。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www.zhaosheng.com2b大学排名(2a类大学排名)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2b大学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a类大学排名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广东2b学校排名 广东省2B学校有: 广东省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3.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4.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5.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6.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7.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8.东
华南师范大学是985吗 华南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
华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是211吗 高考填报志愿时,华南农业大学是几本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华南农业大学到底是几本,王牌专业是哪些呢?我整理了以下信息供广大考生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是几本 华南农业大学不是“211”也不是“985”。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华南农业大学是本科大学。(从2017年起,广东取消三本,与二本合并,从2018年起,广东省高
山西师范大学是211院校吗?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根据全国211大学名单可知:山西师范大学不是211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ShanxiNormalUniversity),简称“山西师大”,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山西省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山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院校、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西省13
请问广西师范大学是211或985吗?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 广西师范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Normal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
陕师大是211或者985么 陕西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211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985大学也叫世界一流大学: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于是98年5月提出,因而
福建省华侨大学是211大学吗? 福建省华侨大学不是211大学,是普通一本。华侨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周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是中央统战部与国侨办、教育部、福建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华侨大学简介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
华政教学管理系统地址 华东政法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网址分本科生与研究生,并且需要内网登录。本科生的地址是: ;研究生地址是: 。 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华东政法学院。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3-24 06:16:23
2024-06-19 0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