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 00:27:19 | 招生网
惠州市第二中学位于惠城区桥东菜园墩西枝江畔,与下浦滨江公园隔江相望,地理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它创办于1960年9月。
惠州市第二中学原系惠州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戴帽初中班,经合并整顿后于1960年9月正式成立“惠州镇初级中学”,首任校长
吴浩
,教导主任杨仕良,随后接任的有邓诚、丘杰,总务主任古志芳。二中初办时由市委副书记曾玲同志任名誉校长。当时学校规模小,只有11个教学班,师生约600人(其中教工40人左右)。并且校舍狭窄、设备简陋、师资薄弱,全校仅有课室11个,仪器室、图书室各一个,篮球场一个,科组联合办公,教师绝大部分是小学抽调上来的。
1962年秋,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该校教职工进行大改动,从兄弟中学调进一批教师,原由小学升上中学的教师分别调到华侨中学或小学。1963年冬随着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惠州镇从
惠阳县
分出并晋升为惠州市,“惠州镇初级中学”正式改名为“惠州市第二中学”。当时有12个教学班,学生700人,教职工约50人。
1967年,吴浩校长调离二中,由肖光(女)接任校长一职。副校长黄户珊,政工主任卢石源,教导主任谭健,总务主任李忠友。1968年秋,市二中与市三中(现华侨中学)合并为惠州市第二中学,不久后又分开。同年开始招收二年制高中班二个,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初高中共有14个教学班,学生约800人,教职工约55人。
60年代,二中校舍虽然比较陈旧、简陋,也受到
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但是二中师生愤发向上,自力更生,曾用几个月的时间,把校园西边一大片低低洼洼的杂草地、池塘,填平建成学校运动场。并努力学习
毛主席
著作,做到活学、活用,当时二中组成一个讲用团,由副校长黄户珊(革委会主任)带队,到惠阳地区各县巡回讲用。也常组织学生到挂钩工厂惠阳机械厂学工,并且有大批初中毕业生响应党中央号召,
上山下乡
。二中学军、学农、学工全面大开花。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虽然有一部分教师被打入过牛栏,校园内也曾发生过武斗,但总得说来,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1970年,二中迁入原惠阳高级中学校址上课,闫久发同志调到二中担任校长一职。副校长黄户珊、张丽娟,政工主任卢石源,教导主任叶祝生,总务主任李忠友。新学期开始,高中一年级招收12个班,初中14个班,共26个教学班,学生1500人。1970年的7月,调入四十多名新教师,这是二中教师队伍的又一次大调整。这些新教师中,有约20名七O届
华南师范学院
毕业生,因他们工资为47元,所以称为
47军
。这些人有:卢尚德、梅清美、周羡、吴水生、黄天宋、许俊通、陈俊辉、钟晓、张桂芳、陈敬春、黄雪英、石招平、周自宽、汤梅发、唐孝猛、方振发、张盛光、叶镜明、郑廷雄、李素纯等。另外,二中本校毕业留校从教的有10人:李惠玲、杨兰兴、陈锦新、李玉坚、吴容盛、王师旺、蓝信光、郭进生、李定珠、翟招明。还从农村中招回知识青年10人,有:王师通、赖宜勇、郭金清、
刘荣
居、周冠粤、陈茂林、邓雪英等。这些人后来大部分都成了教学骨干。
由于有大批的优秀教师,二中发展迅速,在教学、文艺、体育方面屡建殊荣。其中,1970年到1973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教工篮球赛第一名。1971年在惠阳地区教师文艺汇演上,学校教师表演的大合唱
《长征组歌》
,获得第一名,此后,惠阳地区在二中设点搞文艺比赛,该校年年榜上有名。1971年,惠阳地区教育处在二中设点组织暑假教师学习班。到1972年,惠阳地区又在该校搞“教育改革”试验点,效果显著。另外,学校搞勤工俭学,在冷水坑和螺山办起了农场,农场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学生每隔半个月到农场学农。
1972年8月,闫久发同志调离,丘其文校长上任,直至1975年7月。副校长李泽槐,政工主任卢石源,教导主任叶祝生,总务主任李忠友。学校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全校有30多个教学班,学生2300多人,是二中历史上学生人数最多的时期,教职工也超过了100人。
1975年8月,由李泽槐接任校长一职。这几年,教学班保持在25~30个之间,学生人数2000人左右,教职工约100人。1977年全国
恢复高考
,二中应届和历届(当时有大批人回到母校参加复习班)高中毕业生参加了考试,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入围人数和市一中一样多,不少人被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山医学院等名牌大学录取。1978年,该校学生黄万年还考入了
清华大学
。在这几年,学校对教学工作抓得很紧,高考都取得良好成绩,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年该校陈信展老师代表惠阳地区参加省运会航模比赛,取得个第四名。
1979年,由于二中校舍要退回给复办的惠阳高级中学,二中搬回原校址(菜园墩26号),并和当时的六中合并统一称为惠州市第二中学,初中部设在现侨中,高中部设在现二中。一年后,又分为二中、六中两间学校。刚搬回时,学校只有两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和两排低矮的平房,外加一个坑洼不平的小操场和杂技团留下的练功用的小礼堂,办学环境和条件都较为艰苦。 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二中生机勃勃,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写下了八十年代壮丽、辉煌的篇章。
1980年,校长李泽槐,副校长卢石源、叶祝生、蔡汉宏,政工主任巫翩,教导处主任梁玉阶,总务处主任李忠友。学校有2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0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人数1352人,教职员工112人。 1981年,校长黄秉钧,副校长叶祝生、张佑昌,政治处主任钟树林,教导处主任温钦明、黄连双、刘琛,总务处主任李忠友,团委书记文丽。学校有2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8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人数1162人,教职员工108人。在这一年,学校表彰了大批“红花少年”和“三好学生”,沈新民同学还被录取为人民解放军航校学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该校的夏尚胜老师,为广州市110中学的老师上公开课,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1982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1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8个班,高中11个班),学生人数1151人,教职员工105人。学校兴建了一栋四层高的理、化、生实验楼,曾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更为直观、有效。这栋实验楼一直使用到2000年才拆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教研方面,也开展的不错,省教育厅教研室在该校进行数学练习册使用试验,效果显著,外市有大批老师前来听课、取经,并在省研导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983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1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人数1120人,教职员工109人。学校各项制度日渐完善,加强了各方面的管理,教学秩序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各班都开展了“向
张海迪
学习”的主题班会,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国庆节还举行了游园活动,元旦举行了文艺汇演,校园学习气氛既紧张又轻松。
1984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0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人数1271人,教职员工105人。开展了团基本知识讲座,有很多学生写了入团申请书,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到
“五四”青年节
这一天,一大批新团员宣誓,光荣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1985年,刘维锋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黄秉钧,黄连双任副校长,张佑昌任党支部副书记,政教处主任刘万祥,教导处主任陈毅强,教导处副主任陈钦修,总务主任高友亮,团委书记黄惠霞。学校有22个教学班(初中8个班,高中14个班)学生总人数1384人,教职员工105人。该校陈信展老师代表惠阳地区教育局(唯一教师代表)参加广东省中学物理教改经验交流会,并在会议期间发表论文一篇。陈绍霖老师与惠阳地区教研室王中武副主任,一同负责全地区升高中招生统考的命题工作(唯一教师代表)。
1986年,黄毅强同志任职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张佑昌、刘万祥,办公室主任陈钦修,教务处主任陈毅强,教务处副主任陈绍霖,总务处主任高友亮,团委书记黄惠霞。学校有2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个班,高中15班)学生总人数1510人,教职员工108人。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建成一座4层24间课室的教学楼。该校今年中考名列普通中学第一。
1987年,领导班子不变。新学期开始,有很多学生争先报考该校。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8个班,高中17个班)学生总人数1579人,教职员工110人。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与要求,该校黄毅强等8位教师被评为
高级职称
,还有一大批被评为一级教师,在市内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市田径运动会上,该校高中组团体总分名列第三,李文星同学还打破了三级跳远的市纪录。
1988年,原惠阳地区改为惠州市,该校隶属惠城区教育局管理,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0个班,高中15个班),学生总人数1444人,教职员工108人。教学大楼加建二层,总共6层36间课室。
1989年,该校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9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5个班,高中14个班)学生总人数1566人,教职员工113人。团队工作成绩显著,被团区委授予先进团委称号。在城区组织的团歌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城区青年文艺花会上,该校荣获优秀节目奖。该校升中考、高考各项指标均获城区面上中学第一,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 1990年,该校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教学班28个(其中初中15个班,高中13个班),学生总人数1519人,教职员工108人。该校少先队工作出色,被惠城区教育局、少工委评为中学组一等奖。校团委召开第五届学代会。10月13日举行了30周年校庆暨金马图书馆奠基典礼,金马图书馆是由校友张国超先生赞助20万筹建,并在惠城区政府大楼进行捐赠仪式。
1991年,该校划归惠州市教育局直属管理,该校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教学班29个(其中初中17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总人数1426人,教职员工115人。被评为城市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学校系统税法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由68届二中毕业学生张国超先生赞助20万港元,兴建了3层共三百平方米的金马图书馆,这在惠州还是首例,曾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市教育局拨款成立市二中鼓号队,是当时市直中学第一支鼓号队,曾多次参加上级的各项庆典活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1992年,原校长黄毅强离任,戴光同志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刘万祥,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张佑昌,办公室主任陈钦修,教务处主任游文才,教务处副主任陈绍霖,总务处主任高友亮,总务处副主任黄金佑,团委书记肖革意。学校有教学班27个(其中初中18个班,高中9个班)学生总人数1426人,教职员工118人。本年度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两史一情”为主要内容,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993年,该校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教学班30个(其中初中19个班,高中9个班,与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合办了两个会计班)学生总人数1634人,教职员工120人。另外惠州大学有2个班在该校暂借课室上课。学校购置了25台电脑,配备了电脑室。体育科组训练有方,四个队参加市直中学生篮球赛,均获得好名次。该校陈信展老师被国家物理学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陈绍霖副主任代表惠州市教研室参加广东省沿海版教材研讨会。
1994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教学班29个(其中初中19个班,高中8个班,会计班2个),学生总人数:1458人,教职员工117人。江边教师宿舍建成。
1995年,陈绍霖同志上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刘万祥、何伟光,办公室主任陈钦修,教务处主任游文才,教务处副主任刘炳新,德育处主任刘荣居,总务处主任陈光瑜,团委书记肖革意。学校有32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班,高中12个班,会计班2个),学生总人数为1668人,教职员工112人。本年度该校在文艺、体育方面成绩突出,各科竞赛都榜上有名。高一新生第一次到罗浮山军训,受到教官、局领导的好评。小三栋教师宿舍建成。
1996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3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班,高中12个班),学生总人数1484人,教职员工110人。学校在普及普通话工作方面成绩优良。
1997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30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7个班,高中13个班),学生总人数1565人,教职员工112人。该校支部党建工作“六有”达标,荣获广东省初中“三防”知识统测二等奖。
1998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5个班,高中13个班),学生总人数1489人,教职员工109人。市直中学生篮球赛四个队都名列前茅。高一新生到镇隆参加军训。
1999年,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陈绍霖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何伟光、刘万祥、黎敏,办公室主任陈钦修,办公室副主任吴雪茹,教务处主任刘炳新,副主任彭新、陈光前,德育处主任刘荣居,总务处主任陈光瑜,团委书记吴雪茹(兼)。学校有27个教学班(初中16个班,高中11个班)。学生总人数1402人,教职员工107人。 2000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6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总人数为1299人教职员工人数104人。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挂牌,被惠城区人民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校园。全校师生参加举行远离“两室一厅”签名和宣誓仪式大会。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二等奖。该校教师在省级比赛获得好名次,学生在全国竞赛中榜上有名。
2000年以来,学校5次荣获惠州市、惠城区高考成绩进步奖和中考进步奖;6次被惠州市政府、惠城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校园”;
2001年,领导班子不变,学校有25个教学班(初中15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总人数1239人,教职员工106人。市委组织部陈仕其部长挂钩该校,市人大、市关工委田业如主任等多次到该校视察、指导工作,亲自选定新校门位置,并作出马上改建校门的决定。同年10底,新校门落成。陈仕其、汤聘辉、吕振生、陈思强等市领导及市教育局庄焕照等全部局级领导,桥东区领导、校友合共三百多人,参加了该校新校门的落成仪式。陈仕其部长还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讲话,勉励我们要把二中办成桥东最好的学校。在滨江公园举行《走向明天》专场文艺晚会,得到市、局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2年,学校班子换届,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校长何伟光,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陈绍霖,副校长陈光前、翁煜,办公室主任吴雪茹,副主任刘文胜,教务主任刘炳新、副主任林永文,德育主任彭新、副主任何伟新,总务主任黄德金,团委书记黄惠星。学校有28个教学班(初中18个班,高中10个班),学生总人数1489人,教职员工108人。科教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校团委被共青团惠州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并授予优秀青年服务队。
2003年,领导班子不变。由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近年中考考上重点中学人数多,高考入围前三批每年都有几十人,教师素质高、工作负责有爱心,治安环境良好,二中在社会上声誉好,家长放心,所以本年度有大批学生报读,学生人数大增。学校有教学班31个(其中初中18个、高中13个),学生总人数1802人,教职员工121人。该校党支部在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岗”活动中被授予优秀组织奖。3月,举办了首次教学开放周活动,向社会、同行、家长展示了二中师生的崭新风貌。12月,举办了首届科技艺术节,有小制作展览、各学科竞赛、现场绘画、十佳歌手、文艺晚会等,场面热烈又充满学术气氛。
2004年,学校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同时获得“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荣誉;
2003年高考上大专线以上人数突破百人大关,
2003年至2009年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七年增长。
2007年,被惠城区体育局确定为体育(武术)传统学校;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复评。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10年广东531分··请问有什么好的2B大学介绍··要教育好师资好的的相关内容。
我推荐你去珠海北师大!在广东读文科的3A学校有什么好介绍? 比较好的学校推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至于专业,建议自己选择。没有哪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必然是好或坏,个人认为还是要看自己,而且现在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四年后不一定好。 选专业的话,建议问问自己是否喜欢该学科该专业的学习,如果你自己不喜欢,你是不可能坚持四年的,即使其后变更专业或变更
浙江的什么大学好??请哪位大侠给介绍下.. 浙江大学:全国第三,如果成绩够那就是不二选择 浙江传媒:传媒大学的老二,仅此于中传,有设计专业 中国美术学院:四大美院金子招牌,学艺术设计的不二选择 浙江工业,浙江理工:优势不大 宁波诺丁汉大学:出国的捷径,条件好可以去读 杭州什么大学宿舍条件好。大一可以带电脑的? 只要是近两年修的新校区,条件都不错,4人一间,都可以带电脑的,但是宽带费自
广东有什么好的2b学校或冷门的2A 2A的: 最热门的:广商,深大,广工,广大,广金 中等的:广州医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药学院,五邑大学,肇庆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湛江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比较冷门的:仲恺,广东医学院(分湛江和东莞校区),嘉应学院,茂名学院,韶关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等 2B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大,中山电子科技学院,吉林大学珠海
最好的山东二本大学 最好的山东二本大学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临沂大学等。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分数线510分,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学校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主校区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 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
我广东省联考取231分。广美校考215分。文化大概400分请问报广美的美术教育有希望吗?还有报什么学校比较好 有希望的,你的联考也差不多了,文化也许还不够,再高点吧,希望更大点。 我记得广美的美术教育好像只要联考就行了,文化分要很高,你的文化就不太够,趁还有时间把文化弄上去吧。 如果不行,我建议你考广州轻工业大学,按你的成绩绝对没问题。其他的学校你去网上查下吧。 美术生真的好考大学吗需要
大连市高考最高分 705分。截止到2023年7月10日,辽宁省大连市2023年高考最高分尚未统计公布,2022年大连市高考物理学科最高分为705分,是大连市的最高分,学校为大连24中。虽然该学校700分以上人数不多,但600分以上人数达90%以及一本上线率达99%。 我是大连高中生,高考成绩不好。请问大连有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很不错,学计算机软件的最好。 我是在大连上学的大专生,我们是3+2教学
请问教育技术学是干什么的? 教育技术学专业可以在中小学校从事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校园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广播站、电视台从事教育节目制作等工作。 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教育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新技术教育领域进行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例如:学校教室电教设备的操作与管理,教学课件ppt的设计制作,校园网的维护与管理等
请问广东往年的2b补录和2b的录取分数线差多少分能够稳上广东省的2b院校?谢谢 往年的2b补录分数线: 据《关于做好广东省2014年第二批普通本科B类院校征集志愿工作的通知》 这次征集志愿各科类的资格线为:第二批本科B类院校文科类为463分(其中广东科技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和广东东软学院为448分,其他高校为463分及以上,含政策性加分,下同),理科类为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3-24 06:16:23
2024-06-19 0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