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 22:40:03 | 招生网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12?宝鸡二模)如图所示,虚线A、B、C为某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其电势分别为3V、5V、7V,实线为带电粒的相关内容。
A、因电场线与等势面相互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故电场线如图所示,由粒子运动的轨迹弯曲的方向可知粒子受力沿电场线的方向,故粒子带正电;故A错误;(2011?宣城二模)如图所示,Q1、Q2为两个等量同种的正点电荷,在Q1、Q2产生的电场中有M、N和O三点,其中 A、在M、N和O三点中O点电场强度为零,故A正确; B、将正的试探电荷从M点移到O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故电势降低;再将正的试探电荷从O点移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降低,电势降低,故N点电势最低,故B错误; C、公式U=Eq仅仅适用匀强电场,故C错误; D、若O
(2013?徐州二模)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2=10Ω,电流表A和A1的示数分别为I=0.8A,I1=0.5A.求:(1)R1的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A 1 测量流过R 1 的电流,A测量干路电流. (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 2 的电流: I 2 =I-I 1 =0.8A-0.5A=0.3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2014?梅州二模)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固定在图中P、Q两点,MN为PQ连线的中 解答: 解: A、两等量正电荷周围部分电场线如右图所示,其中P、Q连线的中垂线MN上,从无穷远到O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方向由O点始终指向无穷远方向.故电子所受的电场力是变化的,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电势先升
(2015?信阳一模)一个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采用如图a所示装置,质量不计的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x = 6?2 3.5?1.5 =2N/cm=200N/m; (2)由图示图象可知:mg=kx 1 , m= k x 1 g = 2×0.5 10
(2009?武汉一模)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为两有界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三角形内的磁场方向垂 解: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所示, 当v 0 = qBL m 所以有:qvB=m v 2 r ?r= mv qB =L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作出运动轨迹,
(2014?韶关二模)某同学用右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他在气垫导轨旁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 (1)由于遮光条的宽度很小,故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宽度. 已知初速度为零,位移为L,要计算加速度,需要知道末速度,故需要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 则可知滑块到达光电门的速度v= d t ,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公式得: a=
(2014?南阳二模)如图,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O点,此时弹簧处于原 (1)设A、B质量均为m,A刚接触B时的速度为v 1 ,碰后瞬间共同的速度为v 2 以A为研究对象,从P到O,由功能关系 μmgl= 1 2 m v 2 0 ? 1 2 m v 2 1
(2012?贵港一模)如图,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CD上的点,AF与DE相交于点P,BF与CE相交于点Q 解:如图,连接EF ∵△ADF与△DEF同底等高, ∴S △ADF =S △DEF 即S △ADF -S △DPF =S △DEF -S △DPF , 即S △APD =S △EPF =15cm 2 , 同理可得S △BQC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3-24 06:16:23
2024-06-19 09: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