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draw/thumb/143566/b0c4e06293de44c6795cd588d6cdefe0.png)
中文类专业及主要院校简析
一、专业及就业
1.专业概述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文类是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专业类,它包含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学、
应用语言学、
秘书学等专业。其中招生人数最多、最知名的是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中文专业,它是中文类的核心专业,包含了语言和文学两个领域,偏重于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培养大方向,虽然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一般考中小学语文教师资格限定在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汉语言三个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就是对外汉语,专门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
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这个专业在中国语言文学类中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其他汉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等专业在本科招生中并不多见,有的只限定在研究生阶段教育。
中文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级教学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广告公司等,从事的岗位有科研人员、教师、记者、编辑、秘书、文案、策划、宣传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2.就业情况
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85000-90000人,全国就业率区间为90%左右,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学科教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汉语言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500-2000人,近两年就业率区间在70%-85%之间波动,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3500-4000人,就业率区间在70%-75%之间,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民族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50-100人;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150-200人,2017年就业率区间在75%-80%之间,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史等。
总体来讲,中文类专业优点是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劣势是知识结构单一、偏平,专业特色不突出,缺少比较优势,特别是由于部分开办中文类专业的学校门槛低、参差不齐,一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比较饱和,基本无专业优势可言。
同时,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呈两极分化趋势,优秀的学生通常都具有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以及较广博的文史哲知识基础,受到各级教学和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好评,能力普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太适应市场需求,专业水平有限,只能从事相关工作岗位,极容易被其他专业学生替代。
二、主要院校简析
中文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中文类专业的高校多达600余所,综合性大学、人文社科类高校基本都设有文学院或中文系,院校遍布本科一批、二批,生源结构落差大。
拥有中文专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北大、北师大、南大、复旦、川大。拥有中文专业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院校有:武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南开、中山、浙大、北语、民大、安大、陕西师大、首都师大、南京师大、福建师大、
内蒙古大学、
新疆大学、山东师大、上海师大等。
拥有中文双一流学科的院校有:北大、北师大、复旦、南大、华中师大。
同时,近20年来,不少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中文类专业,正是这种中文专业超常规的“蓬勃发展”,造成了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就业状况高低不均的状况。
所以,在选择大学的中文类专业时,需格外擦亮眼睛,有历史积淀、教师教学资源是选择中文专业院校的重要标准。应重点优选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名校,如: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等老牌综合性大学,以及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南京师大等。另外,藏书书目也是参考标准之一。
1、南京大学
南大文学院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中文系之一,本科现有汉语言文学和
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院图书馆拥有30多万册藏书和诸多特色书库。在川以人文科学实验班招生,含招收汉语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等专业。
2、
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文学院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2年。是全全国首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的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排名中2次排名第一,两次排名第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民俗学二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科教育设汉语言文学和
传播学两个专业。目前,文学院正积极筹办海外中文学院,创新海外办学的平台和载体。在川提前批以人文科学实验班招生。
3、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
新闻学院是川大历史悠久的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为目前四川大学文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共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
编辑出版学、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省内分提前批汉语语言文学基地班和一批次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文理都招)招生,含汉语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4、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是1901年山东大学成立之初的文学科目,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首批入选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
广告学三个本科教学专业。在川以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
5、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首批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并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文系现有1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导师制”和“国学专书系列讲读”等制度和课程已成为教学精品,深受学生欢迎。在川提前批,以汉语语言文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文理都招)。同时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
6、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大文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中国文学系。文文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汉语言文字学)。在川提前批招生,以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含汉语语言文学基地班、汉语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类别。同时招收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公费师范生。
7、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院校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外国人学汉语、用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学汉语的总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汉语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目前,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部分高校已将汉语成绩列入升学科目。我们国家也及时开设了国家汉语水平资格考试。
前几天,日本的汉语考试机构在捐献医药物品时,还秀了一段汉语诗词。说明汉语还是有国际影响力的
面对如此紧俏的市场需求,对外汉语专业是中文类的比较热门专业。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四大高校。其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师水平、教材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国内较强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系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它是最早在全国招收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连续大规模招收对外汉语本科学生的专业。
这个专业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课程有: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汉外语言对比、中国思想史、国外中
小学教育专题、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国别与地域文化、现代语言教育技术、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礼仪与国际关系、外语教育
心理学等。
华东师大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也是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学基地,其对外汉语专业属国家级特色专业。考生们可以根据院校学习和培养的侧重,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
如果学这个专业,第一就是任教,国内外都可以。 通过汉办当志愿者、国家公派教师,第二是留校当老师,第三是到私人的培训机构当对外汉语教师。再不行,国内当语文教师或其他工作。
A.出国任教方面,好的学校每年都有安排海外的志愿者,但去的国家不一定很好,有的同学去的什么菲律宾,泰国,印尼。去的都是些小学或中学,中文课在里边的地位就像国内的音乐
美术课类的。一般英美国家去不了。
B..如果不出国还想相对稳定,就只能去学校,可以当普通老师,不过有那么多师范的中文老师,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C.去私人培训机构的话,一般就是去教在中国的外国人,工资不错,但是不是非常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到:
A.要消除一个误区:读了对外汉语专业就能出国教书。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抱着这个想法来报考对外汉语专业是非常危险的。对外汉语能出去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要知道,汉办选公派教师是按照外交官的标准来选的,还是有难度的。
B.有人觉得外国学校会在中国招这个专业的老师,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在外定居的华人到处都是,可以教中文的人也大有人在,美国学校不可能到中国招老师,觉得学了这个专业就能到国外任教,只是一些人的幻觉。
C.目前不管是师范类方向还是非师范类方向的,毕业的时候都是不会拿到教师资格证的,那么你要是想做老师,就要自己单独去考教师资格证。
就算出国做了志愿者的,几年回国以后,可能有国外经历会让找工作更顺利些,但面临的一样是找工作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出国而错过了公务员考试、教师编制考试等等。所以整体就业情况只能说一般,还不是非常好。
三、填报指南
中文类是文科专业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在全国开设中文类专业的高校多达600余所院校中,既有知名的综合类院校,也有师范类院校、理工科大学,也有语言类院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都设有中文系或是文学院。考生们可以根据院校学习和培养的侧重,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专业。请记住:学中文类专业优选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名校。
1.学中文的同学需要较好的文化素养和阅读习惯
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素养,文字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例如担任编辑,需要的是文字处理能力;担任记者,需要的是文字写作能力。
有的同学都说这个专业上大学相当轻松,可以说即使平常不是太努力,只要考前好好准备,你想挂科都难!如果抱这种心态那肯定难有美好的未来,学中文如果想出人头地,就需要很深的文化积淀和很好的文学素养,所以要博览群书,多看多写。要学会自己加压,不要浪费了大学四年时光。
2. 填报志愿要看清具体专业方向
很多院校的中文类专业是按照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的,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等。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开设的专业不同。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目前设有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与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语言学在部分省市文理科兼收,着重为国家培养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方面的专门人材。其他3个专业只招文科生。招生时按照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本科教学注重基础,低年级基础课程全面打通,到高年级可自由选择专业。
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下设两个专业,分别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攻中国文学方向;而汉语言专业则相当于其他学校的对外汉语专业,重在培养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的专门人才。
厦门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是在人文科学实验班中招生,本科专业则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应用语言)两个方向,文理科都招。
清华大学在招生时是以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形式出现的,高年级再分流到汉语言文学、历史、
哲学三个专业培养,入学后一年分流。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看清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专业设置。
3.考生在报考时最好有明确学业目标
中文类专业是传统专业,在师范类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中开设较多,专业方向根据不同院校也会有侧重,现在中文类专业招生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
如,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三个方向,分别为师范类方向、非师范类方向及高级涉外
文秘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专业,侧重培养财经领域的文秘人才。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外语水平也有要求,很多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不是开设在文学院,而是开设在外语学院,或者国际交流学院。这类学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更侧重外语能力的培养。如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要加试外语口语。
另外,还要注意每个学校招生的方式。如川大在省内分提前批汉语语言文学基地班和一批次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招生,它的汉语语言文学基地班的教学和保研要优于中文大类招生的学生。
总之,中文类专业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宝库,它需要热爱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阅读兴趣的同学报考,同时中文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都需要能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阅读能力和兴趣对学中文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
![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draw/image/143566/ac42daf0e1aedae9ff762ae3200a36a0.png)
哲学院校排名
哲学院校排名如下: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熊十力、唐钺、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成立于1956年,是复旦大学的下属院系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之一。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既是国内哲学教学、科研、咨政和培养高级人才的重镇,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哲学教育、研究机构,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等10个二级学科。
4、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哲学专业是文科基础人才培育基地之一,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培育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实行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三元”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招生网
5、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开设国学算起已经有了将近百年哲学研究和传播的历史。中国近代哲学启蒙者梁启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的董事长,严复、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弘文励教、传授哲学智慧、评点中西文化。
![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draw/image/143566/1dbbf0bbb0e747175c8f6d7c82b4c4fb.png)
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的相关内容。
1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中过秀才,早年学习英、日文,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其成果在我国近代文
化学术事业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
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换言之,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过了同时代学者的。
2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21-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绦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
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3 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4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5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
6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
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 章太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馀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8 陈寅恪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9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
10 冯友兰
冯友兰(1895一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冯友兰于1912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顶科部,开始对逻辑学发出兴趣,由此激发了他学习哲学的志向。1915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主要研习中国哲学。1919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专业。冯友兰为学早期陆王"心学"和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中年以后转向程朱理学和英国罗素哲学。三十年代他发表的《中国哲学史》,采用黑格尔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友兰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继续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从阶级的观点和民族的观点的统一分析和评价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骨文等,吴梅则为曲词第一人,研究并不同于王,随后为学界正统,堪为一代大宗师。)
“国学”是对中国学术的简称,“大师”系指人们对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者的尊称,“国学大师”则是指其学问在“国学”研究之范围内属于出类拔萃者。同时,“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以此衡量,近现代的“国学大师” 当首推梁启超、章太炎、马一浮、陈寅恪、钱穆和钱钟书。另外也有同名软件《国学大师》,古典图书集成《国学大师》集成古典图书2万种28万卷约24亿字。
_VVM5ZZVu5dSoSgQmLJP7J2-po4ST-EJRqIP4htAk1RqUo0W7a1kFEBTfdmo4_lAB_
以上就是中国国学大师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招生网:
www.zhaosheng.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