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08:07:30 | 招生网
一次在德国大学的课堂上,教授提及中文有十万字符,但日常使用者仅三千多。一位德国人被十万的数目吓尿了,反复问道:您是不是说错了,是不是十万个“词”啊?教授再三强调是“字”,德国人仍然将信将疑,表示不太能接受……
可惜,我们没什么资格取笑歪果仁。现代中国人也就认得三四千的汉字,会六千个字的已经是文豪级别了。 其他的汉字全已死亡,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陈列,有如烈士名录。 不仅如此,连尚在使用的字,其背后的深刻意涵也多半被人遗忘。我这次心血来潮,就随便搜集了一下古书中有关弓与矢的字,其中都蕴藏着力与美,也有深奥精微的道理。诸位看官也可就此印证一下,看看您对汉字到底有几分体认。
先来几个和射箭有关的形容词,比如《说文》有一字【𢑈】,指的是“弓便利也。”像这种生僻字,貌似对现代人生活毫无帮助,就像孔乙己会写“回”的五种写法,并没有什么卵用。
一般人在这里便起了轻视之心,没有深究的兴趣了。 中华文化里最深厚也最基本的学问:小学,也可说是汉字之学,就此也向世人关闭。 可是,如果怀着好奇之心再多翻几页字典,新世界的大门就将向你敞开:
比如“彊”字,指“弓有力也。”这个生僻的“彊”字,就是现在的“强”。何为强?《汉书.吾丘寿王传》颜师古注“引满为强”,即是指这种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紧张有力感。《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进一步解释道:
整个篇章都在以箭术做比喻,试析之:
知,从矢从口,《说文解字注》:“出於口者疾如矢也。”知,就好比口中飞出的箭,犀利准确。口中利箭能中他人者,称为“智”。然而唯有能自知者,方可称为“明”,这就有了自我裁判的意思,故道有“自知之明”,佛有“返照空明”,皆有见我相见众生相,自觉觉人的精微之义。
胜,从力,《说文解字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所以胜人,无非就是力气大而已。然而“强”则截然不同,以力开弓,引而不发,是一种长时间的自控,故而自胜者谓之“强”。 今天所说的“内心强大”,这种强大绝非以力胜人,而是自我控制的自强。
随即,老子再次引用“强”的概念:知足者就会富余,然而强行者,则有大志。“志”与“识”本为一字,是射箭者瞄准的靶心,《尚书.盘庚》“若射之有志”。强行者不是勉强而行,是引满长弓,稳稳瞄准靶心,是以言“强行者有志。”“知识”,知有知觉之义,是口中飞箭的能力。识是靶心,是被“知”射中的结果。故知识二字,又有“能指”和“所指”的对应。
最后,不失其所本之人长久,然而死后精神不灭者才能称之为“寿”。对比《道德经》本章的两组概念,一般人能知人、能胜人、能满足、能不失,则是“智、力、富、久”,和世俗茫昧之人相比,已经是人生赢家。然而更高一层的人,是能自知、能自胜、能行志、能不朽,“明、强、志、寿”,事事都与自己相比,故能突破自身寿数而精神超越。全篇都以箭术设喻,这是因为古代的“士”不分文士和武士,精神修炼和身体锻炼从不分开,饱读诗书的同时也必须弓马娴熟。 所以《道德经》以士人必修的箭术,来比喻其人的自我修炼与超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对应“强”,自然有“弱”。弱亦从弓,《说文解字注》:“曲者多弱…曲似弓,故以弓象之。”然而弓本就是曲与直矛盾的对立,弱弓只要引满,便一变为“强”,是以强与弱,一线之间。故《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引满之后箭在弦上,如果不能自控而不得不发,那么劲发气泄,“强”也就一下变成了“弱”。所以“强”的状态是不易持久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而“弱”则居于下位,易于控制,缺点反而会变成优点,是以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是老子哲学最著名的论点之一,如果只简单地把“弱”与“强”看成是形容力量的一般形容词,则不免忽视了道者设喻的几微用心。 而唯有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才能深研义理,玩味经典。
古汉语的生僻字,大概分两种情况,一是古物之名号,今人不用,所以名字也死亡,二是特殊的动词,有的消亡,有的意思转移。
关于弓矢的特殊动词,如弯,《说文》“持弓关矢也”,故太祖有“弯弓射大雕”,后用“弯”形容一切弯曲物,如“掰弯”……且又进一步衍生出“湾”等字。又如“弗”,《说文解字注》说为“矫也”,即是矫正调整弓箭的意思,后此意衍为“拂”。弼字,也从弓,和弗字同意互通,故而《孟子.告子下》有名言:“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此“弗士”通“弼士”,意为调整辅弼之人。上古无f音,“弗(拂、佛)”亦读如“弼”,故而把Buddha翻译为“佛陀”。关系辗转,再没人能看出佛陀怀里,竟然藏了一把大弓。再看同义的“矫”字,从矢,调整箭矢,后世有“矫枉过正”,便是过度调节。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摇摆不定、伪装掩饰,便是贱人“矫情”。而“矫诏”者,便取篡改、假造诏书之义。
其他如弨(chao1),意为把弓反过来。弥,将弓松弛,有放松溃散的感觉,故有弥漫、弥留等词。弶(jiang4),意为张弓向兽,后指捕鼠器、捕鸟器等。又有(bei4)字,意为“以筋贴弓”“以丝饰弓”。
这些与弓相关的动词中,意涵最深刻的,莫过于张、弛、引、发四字,都被儒家用来转喻治身治国之道。
“张”字于今往往用在成语中,如“改弦更张”“纲举目张”“张牙舞爪”“虚张声势”,是一个很有力度的字。而更让我心醉的,是“引而不发”中的力道——
射神后羿不会因为粗拙的射手改变自己开弓的程度,此处“彀”即钩,开弓之器。 君子便如后羿,弓要引满,但却决不轻发。跃跃欲试,时刻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状态。 这便是立在既射与未射的“中道”之上,威势最大,也最难把握,唯有“能者”可从之。可见孟子的“中道”,不是左右逢源、两可之词,而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从书法中也可体会到“引而不发”的妙处:用力过猛,下笔放肆,则张牙舞爪;精神溃散,下笔无力,则纲纪废弛。中宫收紧,而笔画如长枪大戟,开阖有道,方得其神。这种“引而不发”的笔意,也是一种筋肉控制的结果,和弓道类似。 世人赞米南宫书法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仔细玩味其义,往往出神。书中快意,就在于这种收放自如的控制感。
这里进一步阐明仁道与弓道的贯通之处,“正己而后发”,就如“知”字的“出于口而疾如矢”,但要力求“有的放矢”。一击不中,不怨他人,反求诸己。和《老子》中的“自知之明”反身自射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以《礼记.乐记》又有“反躬”之语,躬者以身为弓,是自为谦卑之语。反躬自省,就是“反求诸己而已矣。”而不怨胜己者,便是要“自胜为强”。
而儒道分疏之处,只在于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不拉弓则时时可拉弓,出世则随时可入世,保有无限的可能才是最高的道法。儒家却坚持“引而不发”,即要引弓,又不能发,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很艰难的事情,所以又要慎独又要三省乎己身,甚至说梦中所想才最见功夫,在道家看来,这未免是种自我折磨了。是以李白何尝不想济世,却说:“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杜甫则一辈子兢兢业业,也无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两道取舍,自在个人抉择。但儒道两家都以箭术为道之精义,反映了箭术对于先秦士人的重要性。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为宗教,射御为军事,书数为文化(且有文理分科…)。武道占了三分之一,读书仅排名倒数第二。一说儒家就想到孔乙己那样的腐儒书生,只是现代人脑中的“刻板印象”罢了。
前面说的大多是常见字,下面引一群生僻字:羿弙彏玦弽…这些字用好了逼格极高,尽显汉字之美,用错了就成了火星文。 和研读儒道经典一样,只有成功破译这群火星文,看到文字符号背后的意思,才能见出上古历史中真正的精彩。
后羿出生东夷,这个“夷”字,《说文》释为“从大从弓”,看来是一种善于使用弓箭的种族。《吕氏春秋·勿躬》甚至说“夷羿作弓”,《世本.作篇》“夷牟作矢”,可见弓箭的发明和东夷族关系很大。这一发明在原始社会绝对是革命性的进步,从此人类以远程兵器抗狮虎、杀羊鹿,牢牢地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羿的名字,无实义,应该是一种神圣的王号,且和他的看家本领息息相关。本字又做【𢏖】,羽在弓上。弓箭为何又是振翅欲飞状呢?此中有深意:
乌号为后羿所用之弓,极其敏锐轻灵。小鸟一旦踩上,再想飞走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刚想用劲一蹬借势飞走,乌号就如生感应,微微弹开。鸟儿无力可借,便又掉回原地,如此往复旋风扑飞,却终究无法飞走,只得绝望地哀号,故名“乌号”。后羿这手功夫,就如同太极宗师杨露禅“掌中弄燕”的“听劲”,达到了武学上“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至境。所以自然他也就以此图像,为自己冠名。 羽在弓上欲飞而不能飞,是为“羿”。
后羿的来头很大,根据《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羿似乎是一位天界流放“下国”的英雄,受赠了帝俊的彤弓(红色的弓,也即乌号)素矰(白箭,矰为弋射专用的短矢),然后经历下地的百种艰难,所以他降到蛮族,到了一个叫“有穷”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穷”字也从弓,似也暗暗指涉弓神。
关于他射十日、篡中原、缴大风、杀窫窳、斩九婴、伤河伯等历险故事,我不多说,总之精彩至极,堪称中国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学者叶舒宪有一本《英雄与太阳》专门考证之,非常给力。
我只说一句话,证明后羿的箭术屌极炸天。《韩非子.说林下》:“羿执鞅持扜,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这句细细解读,画面美到不能直视。鞅,“颈靼也”,套在马颈上的套具或缰绳。扜(wu1),即“弙”,《说文》释为“满弓有所向也”,即劲弓拉满,凝然相向,是非常具有动感与力道的一个字。从这四字看出,后羿是一名骑射手。历代凌虐中原的蛮族,如匈奴、蒙古等,多以凶猛的骑射手出名。《史记·匈奴列传》:“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彊即强,引满弓弦者三十余万,蓄势待发之气势,入木三分。而后羿显然也是同样的勃勃英才。更夸张的是,“越人争为持的”!《诗经.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的,大概是一个白点,作为射箭的靶心。 在后羿纵马弯弓,高速打移动靶的情况下,越人都愿意争相为之持的,可见世人对后羿的射术多么有信心,后羿的魅力又是多么超群。
古文中写射箭的句子往往非常精彩,《康熙字典》引《尸子》:“鸿鹄在上,扞弓彏弩待之。”扜,即是上文的“满弓有所向”。彏 (jue2),从矍。“矍,隹欲逸走也”,是鸟要逃走的样子,故也有惊慌之意。彏,则意为“弓急张也”,反过来指鸟欲逃走而弓者急忙张弓射之。 《尸子》这一句描写射鸿鹄之状,有人满弓相待,有人急发机弩,所用动词都极富动感,若不深读,万难体会。
又《列子.汤问》写射鸿鹄:“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鹄於青云之际。”弋指的是弋射,以丝线系住箭矢的尾部,方便射出之后找到猎物,射完还可回收使用。缴,即是其所用的丝线。 《列子》所写的射鸿鹄,则多了一份道家的轻灵飘逸,仿佛出世神人。
然而持剑者必死于剑下。最后,射神后羿也难逃一死,这一死亡也和弓箭本身相关。《楚辞.天问》“凭珧利玦、封豨是射”,说的是后羿用“利玦”开弓,射死了大野猪封豕,夬、玦、弽,都指玉扳指,想来后羿射野猪怪,必用硬弓,需要好扳指护手,才能强力开弓。在古代这种扳指并是简单的魔戒一样的指环,也可能是带钩子的扳指,所以之前《孟子》上提到过后羿所用的“彀”,就是这种钩子。
但《随巢子》记载道:“天赐玉块于羿,遂以残其身,以此为福而祸。”竟然后羿因为这个玉扳指而反受其害?想起后羿死于其弟子逢蒙之手,我便脑补逢蒙为了害死师傅,在后羿开弓的扳指上做了手脚,影响他的作战,这样才能击败一代射神的吧。后羿真死了吗,我更愿意相信他还活着。《山海经.西山经》“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 后羿最后很可能和“槐鬼离仑”一样,丢失了回神界的资格,化为“有穷鬼”在世间流浪。
这位射术之神的一生,都和弓箭息息相关,如果不能读懂那些有关弓箭的汉字,就无法见到后羿的真身本相。 而越看到文字的深层里去,古人所努力想表达出来的东西便越加分明,今人也就越能与之心灵相通,真正洞悉那些千万年来薪尽火传的智识。
先考弓各部位的名称,弓的主干为弧,以线为弦。(故古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然后有正弦余弦sincos,我竟然还会数学没想到吧!)主干中段为“弣”,握手之处称“弝”,上下两端弯曲处为“渊”,再往末端为“彇”,或称“弰”“萧”。安装弓弦处为“彄”。弓最末端为“弭”(故而又有结束终止之意,消弭、弭兵等),“弭”还有一种有趣的设计为“彆”,《康熙字典》“彆者,以象骨为之,以助御者解辔也。”即弓的最末端处翘起,接以象骨,驾车的人用它来帮助解开马的缰绳,属于车战的实用小道具。
再考弓的种类,弹生弓,弓生弩。据徐中舒考证,《墨子》所记载的“连弩”,更像是一种大型的齐射机器,而不是连发的。到汉代才出现连珠弩,名为“枢机”。徐中舒又对弩的每部位名称有详细的考证,此处不列。见其论文《弋射与弩之渊源及关于此类名物之考释》。
角弓为“弲”。不同人所用之弓不同,《荀子》载:“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天子雕弓即雕弓,绘有精美的花纹。理解了这层,才知道苏东坡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如何的豪放霸气。黑弓专有一字为“㢳”。
然后考察弓的配件,扳指为玦,或“弽”,弓弩的钩牙,为“彀”(唐太宗开科取士,见人才纷至,喜道:“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就是说你们都进入老子的射程了!);箭袋为“弢”;正弓器具曰“檠”;射鸟的箭叫“矪”;摆弩的台子叫“锜”;装箭的筐子叫“医”,由此“医”又衍生出一大批字来。如“殹”,弓箭击中之声;医,大概是药箱之类的,引申为今日“医生”的医;“翳”,一种弋射时的护具,徐爰注潘岳《射雉赋》曰:“翳者,所隐以为射…色苍翠”,大概是一种遮蔽物、伪装物,让猎人藏在林间不被野兽发觉。由此“翳”又有苍黑色的意思,如“阴翳”。《楚辞》中雨神名为“屏翳”,也取此意;繄,青黑色的缯,也和弋射有关。尚有许多无法一一列举,古代医术和射术的关系,有一篇妙文《角弓反张是什么意思——和你聊聊黄帝内经中与弓弩有关的词汇》,论义精微有趣,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番。
最后是一些衍生字 :如矢,古代有标准的定制,于是出现了一批有“矢”的表长度的字,一般来说都表示短小,如“短矮矬”……同时“射”字右边本为矢,但人以手开弓,所以右边也写成手旁,久之变为“射”,并不是身寸为矮的意思。有人开玩笑说“射”和“矮”两个字正好设计反了,非也。
矢,又被用作声旁,生出疑、凝、拟、矣、彘等字,都和本意无关。同样,疆,其实是土字旁,彊表声,字义与弓箭无关。蚓,引表声,但蚯蚓亦卷曲如弓。
《诗经.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在射礼上表现突出的可以封爵,所以有“侯”。如果有人叫侯奔,我是说如果,那么“侯”表示他是弓箭高手,奔为奔马之奔,大概这人长于骑射……然后“侯”又变成声旁,有“候猴篌喉”等字。
式,从弋,徐中舒考证为弩的准星。弑,自内而射,引申为下杀上,弑君。
疾,从矢,矢快,故疾有快意;矢伤人,故疾又有病痛的意思。所以“疾”这个字就是又痛又快,世间快乐往往很快,快完之后变成长久的疼痛;世间疼痛往往也能带来快乐;确实是痛快痛快,不痛不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么辩证的字词。
弘,肱,徐中舒考证其中三角形象征弩的形状。射箭可练习肱二头肌,但其实“肱”字就来自于弓弩本身。《说文解字》认为“弘,弓声也”,是弓箭射出弓弦“绷”的一声响,后引申为大。如今“弘”字多被“宏”代替,原意遁去。以此形做声旁,构成的字还有泓、闳等。
第、弟,徐中舒考证,此处的“弓”甲骨文中都作S型,象征弋射。弋射用弩机,射出还能收回,引申为有条理之意。所以第指次第,兄弟之弟亦同。以此为声旁,又有“剃梯涕悌”等。S型表条理意,还见于“纪(纲纪)、记(记录)”等字,不过变为“已”旁。
吊(吊),甲骨文中是“矢”字的倒反,徐中舒认为是锋镝之意,但《说文解字注》另有一奇妙的说法,说吊,从人持弓,是说古代父母死后,孝子持弓于墓旁,防止野兽接近,所以后来持弓以凭吊,故有“吊”字,暂备一说。
粥、鬻两字,从双弓,但是和弓箭没什么关系,字形成原因不明。失夨两字,和矢也无关。这个“夨”字颇有意思,是歪着头的意思,吴应为“吴”,本意是歪着头大喊大叫,《山海经》上有怪兽曰“天吴”,就是这么个仰天长啸的怪物。简体字印刷体改为“口天吴”,失其本意。
......
......
......
如此多的汉字来源于弓箭,并拓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见弓箭对于当时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其中有些字,今天已经看不出他的本相了,必须恢复到繁写体,甚至是书法中的手写体,才能弄清楚他的来源究竟。我无意贬斥简体字,但是为了更好地体认生活中的汉字,或者说的大白话一些: 为了提高提高语文水平,中国人也应该认一认繁体字,不要简单地视为已经淘汰落后的东西。 关于这点,有一位网友(@希望索任合资)的段子最为有理有据、发人深省:
我就纳闷了,“◆冃.狌.交.伖,释.鲂.压.劦、棑.解.漃.瘼◆ 真人】视||频 █网.址:wWw. αcFuN .tV 。wWw. βiLibiLI .c o M 。筷。啭.给0裑1笾.の↓ぬ→叐”这种文字我们都能看懂,更何况更正规、更应该被识得的繁体字啊?
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之间武力虽然有差距,不过这种差距很小,最强的当属被曹操称为不减吕布之勇的马超,最弱的可能是老黄忠了;但是如果比拼箭术的话相差就比较明显了:赵云不比黄忠差,马超还行,关羽张飞勉强凑合,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黄忠
黄忠堪称是刀箭双绝,长沙之战大战关羽之前黄忠就放言:“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这话还真没吹牛,黄忠刀法绝伦,大战关羽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连关羽都赞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黄忠的箭术比他的武力更厉害,臂力很强能开两石弓(十年之后的汉中之战期间还能开三石弓),长沙之战时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根,盔缨根受力点很小,黄忠稍不留意要么射落头盔使得关羽颜面大失,要么就是干脆射中关羽面门,可见黄忠是特意射此位置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关羽知难而退。
赵云
和黄忠相比,赵云的武力比箭术更为人所知,事实上他的箭术一样厉害,甚至不在黄忠之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一下赤壁之战期间他射退东吴追兵那一箭难度有多大?
第一个难度:视线受阻
诸葛亮借东风是在三更时分,诸葛亮一离开周瑜就马上让丁奉和徐盛兵分两路追击,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停留,徐盛走水路“拽起满帆,乘风而使”速度很快,追上诸葛亮和赵云的快船中间最多也就几个小时的间隔,所以赵云这一箭射出的时间估计也就是天刚蒙蒙亮,早上江面雾气很浓,这两个客观原因都会使得赵云的视线受阻。
第二个难度:江面有风,蓬索受力点小
开阔的江面上风力不小,而且蓬索受力点也不大。
所以赵云一箭射落徐盛大船上的蓬索,看似容易其实难度不小,由此可见赵云的箭术其实相当厉害,并不比黄忠差。
马超
马超的箭术虽然不如黄忠和赵云那么超凡入圣,其实也不错,演义中潼关之战后曹操渡渭河时被马超追击而至:
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船中数十人皆被射倒。
一船上几十个人都被马超射倒,如果不是许褚的话,曹操肯定要被马超射成刺猬。
另外多说一句的是,马超躲箭相当厉害:“禁开弓射马超。超听得背后弦响,急闪过。”甚至连赵云都不如他。 招生网
关羽和张飞
五虎上将就属关羽和张飞的箭术最差,只能算是勉强凑合,演义中两人也曾出箭,不过关羽射中了对手,张飞却被对手马超躲过了。
成何依令向前,被关公一箭射落水中。
张飞便勒回马走时,马超却又赶来。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
另外多说一句的是,关羽箭术一般同时还是演义中的中箭王,他至少有过四次中箭经历:过五关时被韩福射中,长沙之战被黄忠射中,襄樊之战先后被庞德和曹仁麾下弓箭手射中。
招生网(https://www.zhaoshe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泰拉瑞亚最新弓箭排名是什么 泰拉瑞亚最新弓箭排名总览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填报志愿的方法和技巧 一、高考志愿填报流程详细步骤 1、阅读招生计划 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2、拟定志愿草表 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再按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上网填报,可以减少在网上反复修改的次数,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登录指灶唯定网页
网上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网上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如下: 1、考生成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阅读报名须知后进入该页面。首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考生,必须修改初始密码后,点确认按钮进入该页面。以普通艺术类考生填报志愿为例,页面如下图所示: 2、在志愿类别选择页面点击“填写志愿表”或“修改志愿表”即进入该页面,如下图所示: 3、考生在每次填写或者修改志愿后,进入该页面,如下图所
2023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出炉,分数比江西状元少一分,你认识吗? 根据查询高考升学网得知,湖南省2022年高考状元湖南省物理状元,含加分的话状元是桑植县一中邹卓恒,总分703分(含20分少数民族政策性加分)。2023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暂未公布。 考试时间与科目及报名方式: 一、考试时间与科目。 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间为8月7日9:00至1
与美术有关的专业有哪些? 1、平面设计 在各大招聘网站上,需求量最大的艺术类毕业生就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的上升空间也很大,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可以顺利地过渡到艺术总监的位置。平面设计主要学习设计理论,颜色,摄影,排版,网页等概念,同时也会涉及到视觉传达和商业设计的学习。 2、 游戏与互动媒体设计 这个专业算是艺术类专业里入门阶段盈利指标最好的专业,这意味着,毕业就能很赚钱。游戏与互动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有哪些? 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有以下几点: 1、高等院校分类 普通高校的分类是招生录取中批次划分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新体制独立学院)。 2、招生计划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个高校的招生计划,根据招生计
你关心的志愿填报问题,都有哪些? 高考志愿填报是个较为复杂的操作体系,其中包括不少专业术语和概念原则。孩子辛苦高考不容易,每一分都要珍惜,家长提前做足功课,确保志愿填报不出现失误! 志愿填报10误区 误区一、要等到高考出分以后再考虑报志愿 很多省份的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都定在了出分以后,因此很多考生、家长甚至学校老师都认为高考志愿要在出分以后考虑最合适。 殊不知现在高招政策已发生
政治小高考一题 明显选A 首先我们分别对AB两个选项进行一下理解:A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必修4书本第71页)方法论是:坚持由 普遍到特殊,再由特殊到普遍的认识秩序。本题材料中政策在江苏试点,在此基础上出跨省市向全国推广,试点是个特殊性,全国是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 B主矛次矛关系,在书本73页,矛盾的
09福建本二录取认识人数会多少(理科) 今年的福建高考试卷较去年来说比较容易,根据记者走访一些省内名校的采访与调查故对2009年福建省高考分数线做以下预测:理科:一本:560二本:500三本:440文科:一本:575二本:520三本:480(注:每批前后10分左右浮动)以下是2005年到2008年福建高考分数线,可以做一下对比参考: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文史第一批本科5475
2024-06-06 00:18:59
2024-05-28 00:38:07
2024-06-20 06:31:07
2024-04-09 22:44:16
2024-06-19 09:19:27
2024-06-14 20:09:47